当前位置: 首页  >>  廉洁文化  >>  史海沉钩  >>  正文
看王氏家风家训如何育人?
2017-06-02 10:38  

中国传统家族的教育理念是以德育为核心的家国一体思想。莫釐王氏家族自南宋迁至苏州东山至今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家族历史,一部完整的修身齐家范本——莫釐王氏家谱记载着整个家族的风雨变迁。从明代弘治九年明代大学士王鏊辑成首部《王氏家谱》以后,经六次续修,王氏宗族的历史得以完整记载。

作为明朝宰相王鏊第16代后人,我亲身感受到家风家训在我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。父亲退休后,肩负起续修家谱的重任。本人在阅读研究莫釐王氏家谱中各个时期祖先的传家遗言和家风、家规后,整理出一些莫釐王氏家风家训家教家规,以祈传统的家族文化进一步得到弘扬和发展。

“好学重礼勤俭忠厚” 这是王氏家族几百年来形成和传承的家风。从明代王鏊到现代院士、教授……凡事业有成者,他们从小都受到家风熏陶,一贯好学不辍,这是一生成功的基础。而勤俭持家的事迹作为美德记载在册的更多;忠厚世家、助人为乐、急人所急是这个家族的传统。如在《莫釐王氏家谱续集》卷15续《仁德公家史》中有:“我父仁德,字佐才,三岁丧母,自小由父亲带大,教以为人处世之道:事亲当孝,兄友弟恭,邻里和睦;务农不误节气,经商童叟无欺;受雇于人,要忠心尽责,用人要宽厚待人,为医要有割股之心……”听敬安的老人讲,祖父行医对家境贫寒抓不起药的乡亲总是免费送药。祖父少年时勤奋好学,创业后以德立业,给后辈子孙树立了典范。

“童年以祖鏊为偶,勤奋好学” 这是莫釐王氏家族家规的特色。因为在山村中出了宰相,家族中就一直延续教育孩子从小要像王鏊一样好学,长大才能做大事。在民进中央宣传部1987年12月出版的《王绍鏊纪念集》中记载:……吴“江同里王家相传是明代辅国大臣王鏊后裔。王绍鏊出生时取名绍鏊意即继承先祖王鏊之业,后取字恪成(后改却尘),也是继承先祖文恪公(王鏊)的意思……”直到现在还有家长给孩子取名民鏊、彦鏊……这意味着从小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一个学习的好榜样。又如当年生活在松江小县城的王谷初,是莫釐王氏松江祚椿支第二十五世孙,单传独子且四岁丧父,幼年靠母亲做针线活抚养,家境贫寒。成婚后谷初夫妇宁愿自己辛苦,不让孩子停止学业,经常教育子女说,我们老祖宗王鏊是个才子,官至宰相,作为莫釐王氏的子孙应该把书读好……谷初先生承上启下,繁荣了祚椿支。 “从政要勤政爱民,以俭养廉”

在历史上从王鏊到王颂蔚都有不少勤政爱民以俭养廉的文字记载。建于清道光六年(1826)的苏州沧浪亭“五百名贤祠”内,奉祀苏州历史上的560多位先贤,内有莫釐王氏王鏊、王禹声、王永熙等入祠。王鏊官至明朝文渊阁大学士,居宰相之位,却清正廉洁,全无积蓄,被人称为“天下穷阁老”。王永熙是明末贤士,为人真诚厚道,做事不求名禄显达,自小孝敬父母,善待兄长;平时好施舍且急人所急,亲戚、邻居遇婚丧困难者,慷慨赞助。还有不少“俭以自奉,厚以待人”的诸如王金增等祖先,都是好义捐助之人,主张生前捐给慈善和义塾,对子女不能不留,不能多留……

来源:廉石网

关闭窗口

版权所有(C)2013 苏州工艺美院纪委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.